传承与创新---景泰蓝的发展

首页    理论探索    传承与创新---景泰蓝的发展

   景泰蓝的传承与发展,已是老生常谈,它伴随了建国以来景泰蓝设计制作的全历程。就当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多元化、多品味的大众审美需求日益突出,而产品设计与生产品种花色趋于单调和平淡,在此情形下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大有必要。

    纵观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它有着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一个时代出现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无论是首创还是传承,一种工艺的文化代表了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文化思想动态、科技发展水平、大众审美思潮以及艺术家对工艺的执着承继和率先进行工艺开创的引领行为。如青铜与青铜器,就为夏商社会创造了一个震惊世界的青铜文化,玉与玉器,充分满足了当时“神玉”和“王玉”时期人们对玉的需求和膜拜,奠定了玉对人们的思想情感的影响,促进了中国七、八千年玉文化的发展,青瓷,是商中期在人们认识了“秞”的前提下,开创了中国陶瓷影响全世界的伟大局面。景泰蓝虽在元末明初时期诞生,却用他那金碧辉煌、珍重华贵的容颜博得了历朝历代王公贵族们的青睐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景泰蓝从诞生至进入宫廷,便首先借鉴和模仿了他的母体艺术青铜器的工艺和型制,包括器物名称,融入其近亲西亚的文化以及宗教,逐渐壮大了自身的体魄。装饰内容与形式绝对符合着皇家的意志和理念,歌功颂德,纳寿祈福,国泰民安等为主,彰显着皇威和权力。发展到今日,工艺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如掐丝工艺,出现了多种型号的丝和线,釉的种类增加更多的新色系,并且“目”数越来越高,向更精更细的方向发展,磨活除异形为手工操作外,现基本都是机械化加工,器形种类越来越多,彻底打破了常规的束缚。而纹饰则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由于景泰蓝艺术回归了人民,多元化的审美情志和爱好使景泰蓝不再是单一的皇家文化内容,除古代较优秀的传统题材(吉庆、祥瑞、宗教等)被保留外,更多的表现国家昌盛、人民安乐和谐的盛世题材以及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题材,是现代风格形成的表现。再者就是点蓝工艺,注重了色彩的表情,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从技法上讲,比元、明、清时期更上了一层楼,增加了绘画内容,如“晕染”(不同于润色概念),在图案的色彩塑造及环境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造,看上去有很高的技巧水平和审美格调,与掐丝纹饰一样,表现出了新时代的风格特征。

    不难看出,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风格,都在传承和发展的框架内进行,而发展的新东西与旧东西没有截然分开,是属于循序渐进。无论如何发展,要让同时代接受,这是艺术的时代作用,也是艺术的时代特点,同时也注定了它的艺术使命。这些规律性的事物是不能打破的,否则,艺术就无味、无情、无分量、无价值。

    继承好理解,而发展就出现了一些状况,发展也就是创新过程,创新在我们众多人的头脑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想象:新型的瓶子,新式的几何抽象纹饰,刺目的新釉料,斑驳陆离的色彩。这些都是可以做的。但我们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景泰蓝不是搞小工艺,小商品,要存一种承载。过去,景泰蓝是“国之重器”,现在在人们心目中也是“艺术之尊”,既如此,就不能形成轻飘而缺乏内容的表面装饰,几乎没有文化成分,总感觉不舒适。我认为,景泰蓝现虽已不是宫廷专属,但他的精神、文化分量、民族性以及特有的装饰品味是不能没有的,否则,这项艺术就真的完结了,只剩工艺了。现代消费群体是多方面的,审美情趣是多元化的,因此,我们要宏观的适应市场的需求,还必须要在创新的问题上大作文章,让我们的设计理念,我们的艺术魅力,我们的精品精神引导市场,也从而引导大众的审美水平和方向,为全民素质的提高,贡献一份景泰蓝的力量。

    我们在谈一谈普通产品与大众化和高端产品与高消费群体的问题。按照一贯的常规想法,企业是不大乐意搞创新,这样投资很高,又费人力又费精力,而且收效还慢,不如大路产品,薄利多销,这是普遍的认识和做法。我认为企业也应该多元化管理。生产普通产品以适应大众化是一条省心的路,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没有创新,没有高端的设计与精品的储备,对景泰蓝的发展没有好处,只能是在狭小的延续重复中忙忙碌碌,能这样一代接一代的下去吗?所谓高端产品,就是做工精细而考究,内容充实而不肤浅,且具时代感、负重感、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用一句普通的语言来说,就是各方面都是当代最顶尖的产品。这类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绝对存在着很多的难度。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这个问题上不是缺少设计,而是缺少制作,往往一件设计只能停留在设计阶段,不能制作的原因很多,有的没资金,有的认识不足,有的根本没考虑,甚至有的只是拿来吹上一吹便罢了。高端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不是轻松事,在科学上有这样一句话:小变化能够产生大影响,变化是最大的动力。搞高端,实际是搞一次艺术革命,制造一次形式的事件,对大众审美情趣的一次激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变化,就有可能启迪和带动整个行业,这是目前市场最缺乏的。我的感觉是,景泰蓝绝不能走平庸之路。一旦出现了高端产品,接下来就是销售问题,这里有这样一则事例:最早出现的“煤油罩灯”“在初识中没被更多的人接受,但后来人们认识到比 “豆油灯”、“黑小子”亮堂,可以说当时的感觉就是亮如白昼,即使知道从长远讲煤油要比灯贵,也还是要买,当然,生活必需的质量提高概念在此得到了正解,这与欣赏艺术品的确存在着差异,但消费有一个高与低的问题,包括贫与富、审美的格调、文化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世界观等多方因素,一旦形成自我的“生活必需”,就要投资,就需冲破消费档次。再有就是艺术自身的魅力,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而我们却可以见到被“美”所迷倒的人。审美已成人之必要,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使大众的温饱得到了保障,古语讲,“饱暖生闲事”,从这个意义上联想,温饱之人和经济富足之人才能有时间,有条件去谈享受,时移俗易,但大众的爱美之心从未改变,愿意生活在赏心乐事中,因此,努力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人的欲望无限,所以高端产品与销售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做得好。

    创新发展 是企业的必经之路,它可以激发起经营管理新思路,包括技术力量的培养,生产能力的有效提高,社会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企业的发展的方向定位等。企业得到发展,设计才有好的归宿,双利双赢,景泰蓝艺术也在此得到升华。

    我们再谈景泰蓝的发展空间,一项工艺的出现,首先是材料的率先发现,古人若没有石之美者的认识,怎有玉文化的发展,没有铜矿的发现和对铜的认识,怎有青铜器文化的诞生,没有世界珐琅的传播,没有中国古老工艺的土壤与环境,又怎有景泰蓝艺术的今天呢。所以任何事物都存在本源,也就是发生的原因。钩沉滥殇、忆古思今、以往鉴来等等,无不为了今天的人们提供知识,增加素养,提高品质,使人向更高的文化生活质量进军。同时,尊重劳动,是人的本质,我们所说的传承就是尊重,发展也是尊重,这个尊重有两层含义,即尊重历史,又尊重今天和明天,即尊重古人,也尊重我们自己和后来人,在这种尊重的前提下,谈景泰蓝发展空间应该是适宜的。我认为,我们不能只把景泰蓝看作是工艺美术行业中的一项工艺,而应站在一个文化高度去认识,他就像一部史书,记录着古代王朝的兴衰,记录着工匠们的辛酸和智慧,记录着古代艺术的成就。同时又是一部现代史,记录着人们步入幸福富强的行进足迹,记录着大众的文化与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记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渴望,记录着当代艺术的精进,景泰蓝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包括生产企业管理的方向、资金的储备积累,开创品牌的力度,技术力量的后续跟进、产品销售的方式与渠道(文化公司、订货会、展销会、拍卖会、新闻发布会、公司企业信誉直销、广电报刊媒体宣传、与有关机构的合作…….)、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产品质量(内在和外在)的保障、设计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新时代艺术风格的构建、新工艺的探索、操作技工技能掌握与 提高等诸多方面,从发展的角度看,景泰蓝在走一条自我完备和自我向上的路,在不断与市场契合中行进、攀升。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说:“因循”二字,误失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在传承与发展中,因循,却有着一定的存在意义,但从长远讲,一贯因循就不可取了,现在就需要我们鼓舞起精神和勇气,秣马厉兵,打一场景泰蓝现代精品仗。

    我经常听到人们在议论:景泰蓝再过几年就要完了。这个“完”是指完结、结束和终止,听来着实让人惊心。的确,在现有企业中,工技人员高龄化很突出,存在着后继无人的危险。一个设计大师在世人眼中似乎觉得越老越有用,越老越值钱,而直接操作的工技人员越老,眼神越不济,手脚越不利落,除技术指导外,则变得越来越没用。就在此时,我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来自北京老天利典藏景泰蓝文化有限公司领导人黄友民先生,他与我谈到了后继无人的应对措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规模,我听到后非常感动,我与黄先生私下除工艺和艺术外,很少谈起其它,他对景泰蓝工艺的热爱不比我差。我在想,一个经营企业和公司的领导能够站在景泰蓝长远发展角度看问题,难能可贵,他的计划有很强的操作性,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谈到了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培训、择地、资金、立项的诸多问题,我认为这不是久远之事。在过去的两年中,他就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景泰蓝百年老字号“老天利”的商标注册上,各方面工作已初露端倪。继而我与黄先生又制订了产品创新系列计划,力争几年内将产品焕然一新,塑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风格的产品和品牌形象。

    黄先生有条不紊的思路、节节取胜的表现以及高瞻远睹的目光,让我看到了景泰蓝发展的希望和方向,我坚信,景泰蓝在未来传承与发展道路上将迈出可喜的一步。

    观景泰蓝之发展方向,可窥见中国工艺美术现代发展之一斑。中国工艺美术现在的最大的瓶颈就是形式与内容的革命性改造,突破古人窠臼,在工艺、形制以及题材上传承创新,我们要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去扩展工艺美术更新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3年3月9日 21:38
浏览量:0
收藏